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30余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大型超精密仪器与装备,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在哈工大举办的2024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鉴于其对学校发展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荣膺第七届“优秀教工李昌奖”。在近日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上,他所带领的导师团队荣获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殊荣……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教授。47年来,他始终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有效解决我国一批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其部分大型精密仪器精度水平跻身国际前列。
每年新生入学,谭久彬都会为同学们上入学第一课,在他们人生的关键节点帮助其树立高远志向,“我们的志向应当是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这一事业的至高境界便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在读小学时曾在第一篇作文里写道:“长大要当科学家,制造精密仪器!”身为哈尔滨人的谭久彬,自幼便心怀报考哈工大仪器专业、报效国家的理想。谭久彬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阅读《中国近代史》,我深切体悟到国家所遭受的屈辱,从而渴望为国家的强盛贡献自身力量。在阅读科普书籍时,我觉得潜艇的仪器舱充满神奇魅力,制造仪器也就此成为了我的志向。”
1977年恢复高考,谭久彬毅然将哈工大精密仪器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自此他开启了与哈工大相互成就的人生征程。
谭久彬院士与新生见面会
大学期间,对谭久彬影响至深的便是哈工大“八百壮士”。他认为,哈工大“八百壮士”的理想格局高远,“他们就是要奔赴最遥远、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们的学术功底和严谨作风是一流的,任何一点错误甚至是笔误都是不允许的。”
“哈工大‘八百壮士’是真正的学术大家,在讲解精密测量的定义时,老师会将国际上各个学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清晰并加以比较分析,最终给出更为合理的定义。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获取了知识,更学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国际视野。在科研中,他们选择能尽快让国家得以应用、支撑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课题,他们极具创新魄力。”谭久彬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博士刚毕业的谭久彬遇到了人生中的首个重要项目,其难度极大,国内众多专家都望而却步。哈工大校领导找到他,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校领导给予年轻人充分的机会,不拘一格地让我担任课题负责人。”
谭久彬组建课题组时,组内仅有三人。既没有实验室,也没有桌椅,在负责实验课教师的协助下搭建起了“临时实验室”。谭久彬课题组在学生实验课下课后借用桌子绘图,等学生上课时,他们就到走廊里研讨,夜以继日地推进科研任务。这就是“三人一桌”的故事。
为支持谭久彬攻关,学校想方设法解决实验室和经费方面的难题。“11平方米的实验室放置仪器后,我们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但能拥有这样一个实验室,我已万分感激。”
有一回设计失败,谭久彬心痛不已,他感慨地说:“10多万元在那时可不是个小数目,瞬间就没了。当时大家还面临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的困境,我们都急得掉下了眼泪。”擦干泪水,谭久彬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中寻求突破,经过不懈努力,课题组敲定出创新设计方案,评审专家对其设计速度惊叹不已。最终,我国第一台大型圆柱度仪研制成功,这次经历让谭久彬深刻认识到,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乃国家急需,他下定决心投身于超精密测量仪器的攻关中。
谭久彬团队进行科研攻坚
历经18年默默坚守,2006年,谭久彬作为第一完成人,摘得哈工大历史上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由此,“从一张借来的实验桌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成为一段佳话。
“树雄心艰难创业图国家强盛,立壮志刻苦攻关为民族复兴”,每年春节期间,哈工大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都会张贴这副对联,它正是谭久彬院士团队“挑战尖端,仪器报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如今,近70岁的谭久彬依旧奋战在科研一线,除了出差,他每天都会来到研究所,全年无休。他时常与年轻教师们交流:“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团队的奋斗目标,以及国家重大需求必须高度契合。”
47年来,谭久彬院士团队不仅创造出一批国际一流的高端仪器技术成果,还培育出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哈工大仪器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谭久彬带领团队荣获哈工大历史上第一个研究生类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2年起,谭久彬主动请缨担任未来技术学院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如今,已担任三届本科生班主任的他初心如磐,将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讲给同学们,“我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在每一堂课,用我和团队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告知大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是我们科研的方向,国家的需求永远是我们的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