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4年科学仪器供应链及核心零部件分析
2024/07/27来源:仪器信息网阅读:365 次


  2024年科学仪器的生产和研发供应链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发展。企业需要灵活应对供应链中的各种挑战,同时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以实现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科学仪器供应链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ERP系统主导到如今的AI驱动网络,供应链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科学仪器行业正逐步向供应链的可持续性转变。到2025年,诸多企业将致力于更严格的采购实践,优先选择能够提供端到端透明度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这需要新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如区块链技术,以共享数据驱动的见解和指标。

科学仪器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变革。新技术如工业物联网(IIoT和生成式AI正在被广泛采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技术不仅能改善内部操作,还能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响应能力。我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例如,科技部发布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涉及多个研究领域。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和专项贷款等措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购置和更新。相关报告指出生命科学设备市场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979.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3%。这一增长主要由制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支出增加、政府支持、慢性和传染病的流行等因素驱动。

  科学仪器在我国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尤其是在高端仪器方面。例如,色谱仪、质谱仪和光谱仪在2022年的进口率分别达到了83%、81%和75%。这些高端仪器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主要市场份额被国外知名企业占据。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仪器的国产化发展。例如,2023年科技部发布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旨在推动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和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尽管目前国产化率较低,但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技术积累,部分国产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产科学仪器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正在逐步推进国产替代进程。例如,质谱仪在国内市场的国产化率约为10%,但在科研和临床检测端的渗透率显著提高。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技术门槛高,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研发周期和回报周期都较长。然而,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国产科学仪器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综上所述,科学仪器的国产化率目前较低,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企业的努力下,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未来有望实现更高的国产化率。

预计 2026 年全球质谱仪市场规模可达 112 亿美元

质谱市场规模.png

  政府对科学仪器国产化的出具了诸多具体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旨在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引导、政府采购优先、研发支持、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进口限制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财政支持诸如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可以全额退还增值税,以支持科技创新。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提供财政贴息,促进设备更新和国产化。中央长期鼓励科学仪器自主化发展,强调科学仪器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再次强调要实现科学仪器自主化,并推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科技部设立了“基础研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支持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明确要求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优先采购国产设备。首次投放市场的国产设备,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政府通过完善创新生态,支持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包括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平台,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创新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不断完善资助与管理模式,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学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政府推动高端仪器行业的产教融合,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培养和造就一批科学仪器创新企业。落实《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大享受进口精密仪器税收政策的审核力度,严格进口仪器的采购,能够用国产设备的原则。

党中央:长期支持发展科学仪器自主化,推动科学基础研究发展

长期支持发展科学仪器自主化.png

  科学仪器国产化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障碍包括技术壁垒、研发投入不足、市场认可度低、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这些障碍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市场推广、完善产业链配套、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强化政策支持来逐步克服。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技术门槛高。许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在高精度、高灵敏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例如,质谱仪器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要求使得其研发难度极大,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受限。此外,研发周期长、回报周期不确定性高,也使得企业在投入上较为谨慎。国产科学仪器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较低,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即使部分国产仪器在性能上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由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不足,市场接受度仍然较低。国内科学仪器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基础薄弱。高端仪器的生产需要精密制造和高质量控制,国内在这些方面的产业链配套和技术支持尚不完善。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特别是在高端仪器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国产化进程。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的落实和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信心和投入。

  液相色谱仪的核心零部件在技术上存在较高壁垒,国产化程度普遍较低。特别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仍需加强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液相色谱仪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和国产化程度的分析:

核心零部件

技术壁垒

国产化程度

色谱柱

涉及复杂材料技术,色谱填料依靠进口。色谱柱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色谱系统的效率、保留时间、分离度和分辨率。

低,核心填料依赖进口。

输液泵

需要精密制造、机械运动及流体控制领域的积累。比例阀、密封件、丝杠等零部件技术要求高。

中等,部分零部件仍需进口。

自动进样器

涉及精密制造和集成技术,六通阀、毛细管等是核心部件。

中等,部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检测器

涉及光源、透镜、二极管阵列等高技术壁垒部件,要求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低,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国内质谱仪研发生产供应链在上游核心零部件方面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较低的国产化程度,而在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应用服务方面,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但仍需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自主化方面进一步突破。以下是国内质谱仪研发生产供应链的简单分析:

供应链环节

主要内容

技术壁垒

国产化程度

上游

核心零部件供应,包括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和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等。

高,涉及精密制造和多学科交叉技术。

低,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中游

质谱仪器的生产和组装,包括质谱仪整机制造和配套试剂生产。

中等,涉及系统集成和质量控制。

中等,部分核心技术和部件依赖进口。

下游

基于质谱的检测服务和应用,包括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低,主要依赖仪器的应用和服务能力。

高,应用领域广泛,国产仪器逐步渗透。

  质谱仪的核心零部件在技术上存在较高壁垒,国产化程度普遍较低,特别是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等核心部件。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仍需加强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以逐步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以下是质谱仪核心零部件供应的简单分析:

核心零部件

主要功能

技术壁垒

国产化程度

进样系统

将样品导入质谱仪进行分析。

中等,涉及精密机械和流体控制技术。

中等,部分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离子源

将样品电离为带电离子,是质谱仪的门户

高,涉及多种离子化技术,如电子电离、化学电离等。

低,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质量分析器

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是质谱仪的心脏

高,涉及飞行时间质谱、四极杆质谱等多种技术。

低,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检测器

识别不同离子的电信号并转化为质谱图。

高,涉及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信号检测技术。

低,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真空系统

提供质谱仪工作所需的真空环境。

中等,涉及真空泵和真空控制技术。

中等,部分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但国产化进程加快。

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

控制质谱仪运行并处理分析数据。

中等,涉及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技术。

中等,部分高端软件和系统依赖进口。

  质谱仪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风险主要包括进口依赖风险、技术壁垒、供应商集中度高、研发投入不足、政策变动风险、市场需求波动以及质量控制与可靠性问题。这些风险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完善产业链配套、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制定稳定的政策来逐步克服。质谱仪的核心零部件,如分子泵、激光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真空系统等,大多依赖进口。如果进出口政策发生变动,可能会对国产科学仪器产生不利影响。质谱仪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高,涉及精密制造和多学科交叉技术,如材料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制造等。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导致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面临挑战。

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被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占据,国外企业掌握质谱仪最核心的技术。这种供应商集中度高的情况,使得国内企业在采购核心零部件时面临较大的议价压力和供应不稳定风险。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不足,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受限。此外,研发周期长、回报周期不确定性高,也使得企业在投入上较为谨慎。政府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影响质谱仪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例如,政府补贴减少、进口关税调整等政策变化,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供应链风险。质谱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如果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可能会导致企业库存积压或供应链中断。质谱仪核心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要求高,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配套尚不完善,可能导致产品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Copyright © 2012-2024 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