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战略思考与建议
2021/03/11来源:科技导报阅读:2365 次

闫金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研究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科研基地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凝聚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产出重大原创成果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经过36年的建设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领域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

      本文概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的时代背景特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等战略层面提出发展建议。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及运行成效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形成涵盖科技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具有一定规模且较为完善的体系,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奠基起步阶段(1984—1997年)、积累充实阶段(1998—2007年)、稳定发展阶段(2008—2017年)和战略提升阶段(2018年—今)这4个阶段。

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时间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显著提升了中国原始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体现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的象征,2016—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108项,占获奖总数的67.1%,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项,占授奖总数的100%。

      在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及地球科学领域均取得了众多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使中国在相关的领域处于国际研究的前列。

2016—201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奖励数及占比

      聚焦重要发展领域,打造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信息、制造、能源等重要发展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了科技发展主动权。

      国家技术发明奖体现了中国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2016—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134项,占获奖总数的69.4%。

      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攻克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坚持探索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中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国家科技进步奖反映了中国科技成果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2016—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308项,占获奖总数的57.4%,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5项,占授奖总数的100%。

      围绕重大疾病防治,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围绕新药研制、传染病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科学应对等开展深入攻关,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围绕“三农”问题,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事关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

      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学科和行业优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专业人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粮食生产、经济作物育种、畜牧养殖、生态防控、农产品加工等方向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成为孕育将帅人才的摇篮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36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汇聚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学家,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队伍支撑。

      截至2019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已达5万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9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1人,分别占两院院士总人数的47.8%和29.7%;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43人,占总数的43.2%。

      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有7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共305项,占历年总数的52.8%。

      积极推进合作交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典范

      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牵头提出了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中国在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突破,逐步实现了在若干领域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的转变。

      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了高水平科研合作,加强了科研资源互联互通,带动了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成为科技界的“金字招牌”

      国家重点实验室逐步建立起科技部、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多部门协同的分级管理体制,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指导制和课题制等实验室运行机制。

      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行先试,探索出定期评估、优胜劣汰、长期稳定支持等运行机制,相继出台多项规章制度。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实施,从当初每年14亿元逐渐增加到2019年的63.9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设备先进、科研环境优良的研究支撑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交汇期,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总体布局、体制机制、评估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重大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周期明显缩短,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科技创新日益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主要发达国家科研基地发展趋势和经验借鉴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和运行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很好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发展,提升了国家综合科技实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长期系统布局,实验室研究体现国家意志。

      美国国家实验室是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从长期性和战略性角度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国家实验室研发活动服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体现国家意志。

      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应更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建立灵活管理体系,实验室具有较大自主权。

      欧美国家实验室大多采用“政府拥有、委托承包商运营”的管理模式,承包商依据同政府签订的合同来管理与运营实验室,实验室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这种管理模式使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对广泛、多样的创新需求可以快速响应。

      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相对独立完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维持充足经费资助,以非竞争性预算管理为主。

      美国国家实验室科研经费主要来自联邦财政非竞争性的直接拨款,实行预算管理。

      据统计,2001—2018年,联邦政府研发经费的投入占美国国家实验室研发支出的96%以上;2018年,联邦政府对国家实验室的研发经费投入高达207.70亿美元,占研发支出的98.11%,充足的经费资助有效支持了国家实验室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研究。

      中国应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经费支持力度,为基础科研活动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和条件。

      (4)依托重大科学装置,促进创新资源联动发展。

      欧美国家实验室一般依托重大科学装置,有助于实验室开展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型科研项目。

      中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充分依托和利用大科学装置,构建实验室与大学科装置间的联动发展机制。

      (5)坚持高度开放共享,注重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欧美国家实验室普遍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其科研设施可向工业界、学术界和其他研究人员开放,各实验室之间通过多学科、多研究单位协作,提高了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

      中国应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开放、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实验室资源与数据开放共享,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战略思考与建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新格局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应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原则,把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作为必由之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的作用,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问题以及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在加快推动中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中发挥重要基石作用。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

      科技部门应通力合作,坚持统一思想,坚持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以国家重大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

      通过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形成覆盖重点学科领域、布局合理优化、支撑创新发展、治理有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创新能力

      新时代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应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创新能力建设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立足点,在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上发力,在新科技革命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前沿方向上发力,在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上发力,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必争领域发力,在着力提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问题的能力上发力,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能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融通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综合实力。

      坚持改革引领,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将坚持改革引领,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符合科研规律、有利于创新产出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生态系统和文化环境,形成敢于创新、便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坚持“联合、开放、流动、竞争”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设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实验室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改革和完善评价机制,坚持分类评估,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强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类评价机制,统筹解决好激励创新与宽容失败、知识共享与产权保护的矛盾,着力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历史进程中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坚持开放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的机遇,主动发起、牵头组织和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努力成为国际重大科技议题和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制定者,大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创新与发达国家科技合作模式,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着力塑造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格局,积极推动构建全球创新治理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1年第3期)


Copyright © 2012-2024 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
Baidu
map